再衰三竭成语的解释
"再衰三竭"成语的解释为:原指力量一再衰竭,三次鼓气而气已衰竭,比喻作战时士气一再低落,第三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就已经枯竭了,后用来形容力量、气势等一再减退,到了无法再振作的地步。
1、再衰三竭的拼音:
zài shuāi sān jié
2、再衰三竭的释义:
形容力量一再衰竭,到了第三次就完全枯竭了,无法再继续下去,常用来比喻士气低落,力量耗尽,无法继续战斗或努力。
3、再衰三竭的出处: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原句意指作战时,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有所衰落,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完全衰竭了,后来“再衰三竭”成为固定成语。
4、再衰三竭的例句:
经过连续三天的激烈比赛,队员们的体力已经再衰三竭,难以继续发挥最佳水平。
5、再衰三竭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形容力量或士气逐渐耗尽,无法继续维持。
6、再衰三竭的示例:
在篮球决赛的最后一节,由于之前高强度的对抗,双方球员的体力都已接近极限,出现了再衰三竭的现象,投篮命中率大幅下降,比赛变得异常艰难。
7、再衰三竭的近义词:
精疲力竭、强弩之末、力尽筋疲等,都形容力量或精力耗尽,无法继续。
8、再衰三竭的反义词:
精力充沛、生龙活虎、斗志昂扬等,形容精神饱满,力量充足,充满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