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死靡二成语的释义
之死靡二是一个成语,意指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毫不动摇。该成语中的“之”是到的意思,“死”表示死亡,“靡二”则意为没有二心,整体传达了一种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精神态度。
1、之死靡二的拼音:
zhī sǐ mǐ èr
2、之死靡二的释义:
形容意志坚定,至死不变,靡二,没有二心。
3、之死靡二的出处:
出自《尚书·泰誓中》:“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卜曰:‘予惟率二三子,以征不庭,冒天之不祥,劓辟除兇,今予惟共行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及《尚书·泰誓上》:“罔惩其侮,惟王死靡它。”后世多将“死靡它”引申为“之死靡二”,强调至死不渝的坚定。
4、之死靡二的例句:
他对事业的忠诚,可以说是之死靡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动摇。
5、之死靡二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形容人的意志坚定。
6、之死靡二的示例:
在革命战争中,许多先烈都表现出了之死靡二的革命精神,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7、之死靡二的近义词:
矢志不渝、至死不悟、至死不变、忠贞不渝等。
8、之死靡二的反义词:
朝三暮四、反复无常、见异思迁、半途而废等,这些反义词都表示意志不坚定,容易改变或动摇。
虽然“之死靡二”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在文学和历史作品中仍被广泛引用和赞颂,由于成语的演变和地域差异,对于某些成语的解释和用法可能存在细微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