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辞蔓语成语的解释
枝辞蔓语成语的摘要:枝辞蔓语指繁冗琐碎的言辞,多指说话写文章时,使用了许多不必要的、离题很远的词句,导致表达不够简洁明了。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冗长啰嗦、不切题的语言表达。
1、枝辞蔓语的拼音:
zhī cí màn yǔ
2、枝辞蔓语的释义:
指冗长琐碎、不切要旨的言辞或文章,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离题太远,绕了许多不必要的弯子。
3、枝辞蔓语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园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渊渊乎!冥冥乎!芒乎芴乎!未足以言之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无成而几向方矣!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尧曰:‘善哉!’”虽然直接出处并非此段全文中明确标出“枝辞蔓语”,但后世根据《庄子》等古籍中对于言辞的论述,引申出“枝辞蔓语”这一成语,用以形容冗长繁琐的言辞。
4、枝辞蔓语的例句:
他的演讲虽然内容丰富,但枝辞蔓语过多,让人难以抓住重点。
5、枝辞蔓语的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冗长繁琐的言辞,通常用于批评或评价某人说话或写作时过于冗长、离题或不切要害。
6、枝辞蔓语的示例:
在撰写论文时,应避免使用枝辞蔓语,直接切入主题,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
7、枝辞蔓语的近义词:
冗词赘句、长篇大论、离题万里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过于冗长、繁琐,或偏离主题。
8、枝辞蔓语的反义词:
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简明扼要等,这些词语则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主题或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