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亡逐北成语的解释
追亡逐北成语的解释为:追击败逃的敌军,追击逃向北方的敌人,形容穷追不舍、毫不放松的战斗态势,或比喻事情做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行动,通常用于形容军队作战时的勇猛和决心。
1、追亡逐北的拼音:
zhuī wáng zhú běi
2、追亡逐北的释义:
指追击败逃的敌军,形容穷追不舍,战斗到底的英勇顽强精神。“亡”指逃亡的敌人,“北”指败逃的方向,即向北逃跑,古代常用以形容军队败退。
3、追亡逐北的出处: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汉王乃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4、追亡逐北的例句:
在那一场战役中,我军士气高昂,追亡逐北,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5、追亡逐北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追击败逃的敌军,常用于描述战争或竞技中的激烈追逐和胜利场景。
6、追亡逐北的示例:
古代战争中,将领们常常亲自率军追亡逐北,以确保敌人无法逃脱,彻底消灭其有生力量。
7、追亡逐北的近义词:
穷追不舍、乘胜追击、赶尽杀绝等,都表示对敌人或目标的持续追击,不放过任何机会。
8、追亡逐北的反义词:
望风而逃、溃不成军、丢盔弃甲等,这些词语都表示在战斗中失败并逃跑,与追亡逐北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