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荛之见的成语解释
刍荛之见的成语解释是指割草打柴的人的见解,后用作向人陈述自己意见的谦词,多指普通百姓的浅陋言辞,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词,也作“刍荛之言”“刍议”“野人献曝”“野人献芹”等。
1、刍荛之见的释义:
刍荛之见,指草野之人的浅陋见解,常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可能不够深刻或全面,如同乡野之人的看法一般。
2、刍荛之见的出处:
此成语出自《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意指古代贤人曾言,对于治国理政的大事,也要向割草打柴的人征求意见,后来,“刍荛之见”便用来形容普通人的浅陋看法。
3、刍荛之见的例句: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是提出一点刍荛之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4、刍荛之见的分解解释:
- 刍(chú):指割草,也泛指割草打柴的人。
- 荛(ráo):指打柴,也指打柴的人。
- 之见:指个人的看法或意见。
5、刍荛之见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自谦,表示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可能不够深刻或全面,希望得到他人的指正和补充,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较为常见。
6、刍荛之见的示例: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年轻学者在发言时说:“关于这个课题,我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以下只是我的一些刍荛之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7、刍荛之见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浅见陋识、一孔之见、管窥之见等,都表示看法或意见不够深刻或全面。
- 反义词:真知灼见、高见卓识、远见卓识等,都表示深刻、独到的见解或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