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的解释

9个月前 (12-21)诗词赏析22

关键词“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出自南朝文学家谢朓的《治宅》,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的解释

原文

《治宅》

南朝·谢朓

翫月临清涧,观山对绮疏。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高轩临碧渚,飞阁跨长渠。

逍遥澄湖上,托身侍琴书。

作者简介

谢朓(465年—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等职,因不满当时政治腐败,而愤然辞官,隐居宣城,后任尚书吏部郎,因告发岳父徐骠骑图谋拥立始安王萧遥光为帝,被诬陷死于狱中,谢朓诗风清新秀丽,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是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清澈的溪涧边赏月,面对雕花的窗户观赏远山。

书卷各自散开,前后相互超越。

高高的轩窗临着碧绿的湖泊,飞阁横跨在长长的水渠之上。

在澄澈的湖面上逍遥自在,寄托身心于琴棋书画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治理宅邸后的生活环境,既有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室内布置的描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宅邸内外和谐美好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治理宅邸后的生活环境,首联“翫月临清涧,观山对绮疏”以月、山、涧、窗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颔联“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则通过书卷的散开和相互超越,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超脱,颈联“高轩临碧渚,飞阁跨长渠”进一步描绘了宅邸的宏伟和壮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尾联“逍遥澄湖上,托身侍琴书”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寄托,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谢朓山水诗风格的典型体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谢朓在治理宅邸后所作,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谢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和陷害,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宅邸内外和谐美好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体现了谢朓作为山水诗派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