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全诗是什么?

10个月前 (12-21)诗词赏析14

关键词“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出自清代诗人秋瑾的《剑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全诗是什么?

剑歌

清·秋瑾

炎帝世系伤中绝,芒鞋踏遍华山巅。

上邺城头残日暮,雁归遥见塞青烟。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烈烈丈夫志,能令懦夫怜。

耻为慵懒者,碌碌度流年。

愿将热血洒,溅起自由花。

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

作者简介

秋瑾(1875年-1907年),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她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诗人,辛亥革命的重要先驱之一,秋瑾自幼聪颖好学,受父亲影响,喜爱诗词歌赋,同时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反抗精神,她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译文

炎帝的后代在中原断绝,我穿着芒鞋踏遍了华山的顶峰,登上邺城的城头,夕阳已暮,遥望归雁,只见边塞升起青烟,男儿七尺身躯,愿意为祖国献身,烈烈的丈夫志气,能让懦弱的人感到怜悯,我耻于成为慵懒的人,碌碌无为地度过岁月,我愿意将热血洒向大地,溅起自由的花朵,匣中的宝剑时常发出怒吼,如果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我誓死不将其传授。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秋瑾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革命精神,她以炎帝的后代自喻,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自豪和对现状的忧虑,她决心为祖国献身,展现出烈烈的丈夫志气,同时批判了慵懒无为的人生态度,她以匣中宝剑为喻,表达了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志同道合者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语言激昂、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秋瑾作为女革命家的豪情壮志,诗中通过描绘华山之巅、邺城城头等场景,营造出一种壮阔的历史背景,使诗人的情感得以充分抒发,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以宝剑喻指革命精神,以热血溅起自由花象征革命胜利的美好愿景,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瑾投身革命事业的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封建统治的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秋瑾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反抗精神的女性,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这首诗正是她在这一时期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她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