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又值元宵春一度,谩烧红烛伴清欢。上一句是什么?

10个月前 (12-22)诗词赏析24

诗词原文

又值元宵春一度,谩烧红烛伴清欢。上一句是什么?

元宵夜

宋·释绍嵩

灯火楼台处处新,又值元宵春一度。

月华如水浸楼台,谩烧红烛伴清欢。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南宋中后期,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寺庙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释绍嵩的作品在当时颇受文人士大夫的赞赏,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译文

灯火辉煌的楼台处处都焕然一新,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月光如水般浸润着楼台,我随意地点燃红烛,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欢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晚,灯火辉煌的楼台和如水的月光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人通过“又值元宵春一度”表达了对这个节日的期待和喜悦,而“谩烧红烛伴清欢”则展现了他在这美好夜晚中的悠闲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景,首句“灯火楼台处处新”直接点出了节日的喜庆和热闹,而“又值元宵春一度”则进一步强调了节日的周期性和人们对它的期待,次句“月华如水浸楼台”用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水,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在楼台上的美景,最后一句“谩烧红烛伴清欢”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美好夜晚中的心境,既有对节日的欢庆,也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已无从得知,但可以推测,释绍嵩在元宵节之夜,或许是在寺庙中,或许是在市井之间,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和热闹,同时也体会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描绘元宵节夜景的佳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节日的热爱和向往,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僧人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又值元宵春一度,谩烧红烛伴清欢。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