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寄言台下客,此非问津渡。出自哪首诗?

10个月前 (12-22)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桃源行

寄言台下客,此非问津渡。出自哪首诗?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寻访,只恐流尘污桃源。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几处乘流寻旧里,谁人倚杖听新猿?

斜阳草树荒无主,秋水蒹葭带雨昏。

寄言台下客,此非问津渡。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两岸盛开的桃花夹带着古渡口,又添了几分忘世绝俗的气氛,乘舟穿行在桃花林中,观赏着两岸美景,不觉已到了溪水的尽头,眼前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几处山峦环绕,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犹如几团彩云,散布在绿草皋原上,显得异常绚丽,初入山中,林间幽暗,山路弯弯又狭窄,令人迷惘,不久眼前豁然开朗,平坦宽广的田野上,座落着幢幢茅舍,居民们身穿与桃花源外的世人一样的衣服,他们和睦相处,幸福安乐,桃花源里的居民,每天辛勤劳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同乡的邻人,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晚上,月光映照着松林,房舍显得格外寂静;白日里,则是鸡鸣犬吠,处处呈现出一派人间田园生活的景象,显然,诗人听到的鸡犬之声,不是来自空谷旷野,而是近在咫尺的人间村落,原来,来到这里的并非只有诗人一人,曾经到过这里的还有一些平平凡凡的乡野之人,他们为外界的战乱纷争、社会腐败、民生凋敝而叹惋,为桃源中人怡然自得的生活而羡慕,斜阳已落,荒草没径,桃源人出入的那条幽深的山谷,也已笼罩在一片迷蒙的暮色之中,唯望洞口一片桃花,在添上几抹暗淡的暮色,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诗人告诉“台下客”,桃源仙境是世俗之人无法找到的,渔人所走的路只是普通的津渡,并不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诗中“寄言台下客,此非问津渡”一句,是诗人对世俗之人的告诫,告诉他们这里并非世俗之人可以轻易找到的理想之地,强调了桃源仙境的超凡脱俗和难以寻觅。

赏析

这首诗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全诗语言精练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王维田园山水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王维写这首诗时正值晚年,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向往着一种与世隔绝、宁静祥和的生活,于是借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题材,创作了这首《桃源行》,诗中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寄言台下客,此非问津渡。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