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12-24)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忆三贤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的意思及出处

唐·韦庄

昔日三贤居此地,高风千载想遗容。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起义作《秦妇吟》而闻名,此诗被誉为“秦妇吟秀才”,中和三年(883年)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后王建建立前蜀,韦庄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乾宁元年(894年)再入朝,任左补阙,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割据四川称帝,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韦庄的诗大多描写晚唐离乱生活,感情深挚,风格清新,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及《全唐诗补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从前有三位贤士曾居住在这里,他们高尚的风范千百年来让人怀念他们的遗容,回首看看这三位君子,谁最像谁呢?大概要数张良(子房)的家世和风范最为高洁吧。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庄对历史上三位贤士的追忆与敬仰之作,首句“昔日三贤居此地”直接点明主题,说明这三位贤士曾在此地居住,次句“高风千载想遗容”则表达了对这三位贤士高尚品德的怀念与敬仰,认为他们的风范千载难逢,令人难以忘怀,后两句“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则通过对比,认为在这三位贤士中,张良(子房)的家世和风范最为高洁,最为值得敬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上贤士的敬仰与怀念,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张良(子房)的高风亮节,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他的文化修养和道德观念,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的生平经历有关,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历史上的贤士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的品德和风范是时代的楷模,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这首诗也可能与韦庄个人的道德追求和文化修养有关,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与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中提到了“三贤”和“子房”,但具体指的是哪三位贤士以及他们与张良的关系,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测和解读,但也需要保持谨慎和客观的态度。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