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王孙尽自迷归路,卿子谁知号冠军。全诗是什么?

9个月前 (12-24)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冠军行

王孙尽自迷归路,卿子谁知号冠军。全诗是什么?

唐·刘长卿

王孙尽自迷归路,卿子谁知号冠军。

战骨沙边飞暮雨,征帆天际拂朝云。

风驱白雁侵胡月,霜落黄榆过塞尘。

自古边功谁不得,汉家天子负功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山水田园之景,风格清丽雅致,尤善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王孙贵族们在归途中迷失了方向,又有谁知道哪位卿子被尊称为冠军呢?战场上遗落的尸骨在黄昏的雨中飘零,远征的帆船在天边的朝云中穿行,大风驱赶着白雁侵入胡人的领地,秋霜落下,黄榆树在边塞的尘土中摇曳,自古以来边疆的战功谁人不能获得,但汉家的天子却常常辜负了那些功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艰辛,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公的批判,首联以“王孙尽自迷归路”和“卿子谁知号冠军”两句,暗讽朝廷对边疆将士的忽视和遗忘,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战争场景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英勇和艰辛,尾联则直接点出主题,批判朝廷对功臣的辜负。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有力,首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边疆将士的孤独和无奈;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坚韧;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愤慨和不满,在语言上,这首诗用词精炼,意境深远,既有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赞美,也有对朝廷不公的批判和讽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当时他身处边疆,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艰辛,内心充满了对朝廷不公的愤慨和对边疆将士的同情,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边疆将士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频繁、将士生活艰辛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王孙尽自迷归路,卿子谁知号冠军。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