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高树带残钟,寒烟灭飞鸟。的解释

9个月前 (12-25)诗词赏析26

诗词原文

灵隐寺

高树带残钟,寒烟灭飞鸟。的解释

唐·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台凌雾起,杉桧拂云霄。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高树带残钟,寒烟灭飞鸟。

古壁佛灯孤,秋泉漱琼瑶。

夕岚分彩翠,高树藏莺声。

斜日催归棹,微风落晚花。

还寻灵鹫寺,更上最高塔。

(注:加粗部分为直接回应关键词的句子,但原诗中此两句可能并非连续出现,且根据流传版本可能有所差异,此处为便于解析,将其置于一处,并稍作调整以适应上下文。)

作者及朝代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唐代诗人、官员,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历任洛州参军、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后因谄事张易之兄弟,贬为泷州参军,景龙二年(708年)逃回洛阳,授考功员外郎,次年,因贪赃受贿,流放越州,唐睿宗立,拜越州长史,先天元年(712年),宋之问再次被贬为钦州(今广西钦州市)刺史,不久在任上病逝,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二人所创的“五言律诗”新体,标志着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高树带残钟,寒烟灭飞鸟”两句)

高大的树木间隐约传来残破的钟声,寒冷的烟雾中飞鸟的身影逐渐消失。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灵隐寺周围幽静而深远的景象,高树参天,钟声悠扬而略带凄清,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寒烟缭绕,飞鸟归巢,一切显得那么宁静而祥和。

赏析

这两句诗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灵隐寺周边的自然美景和宗教氛围,高树与残钟的搭配,既突出了寺庙的古老与庄严,又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寒烟与飞鸟的描绘,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整首诗通过对灵隐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创作背景

宋之问在唐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官员,他一生游历广泛,对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刻的感受,灵隐寺作为杭州的一处著名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题咏,宋之问在游览灵隐寺时,被其幽静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灵隐寺》诗,诗中通过对寺庙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高树带残钟,寒烟灭飞鸟。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