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灵芽呈雀舌,枸酱剸龙胎。下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5)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品茗抒怀

灵芽呈雀舌,枸酱剸龙胎。下一句是什么?

唐·陆羽

灵芽呈雀舌,枸酱剸龙胎。

云液胜瑶酒,松风响玉杯。

幽人同把盏,清话共徘徊。

月色侵帘冷,茶香入室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圣”、“茶神”,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三卷,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对后世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羽不仅是一位茶学专家,还是一位文学家和诗人,其诗文作品亦颇受后世推崇。

译文

灵秀的茶芽如同雀舌般精巧,枸酱(此处或喻指美味的茶点)如同切割龙胎般珍贵,茶汤清澈如云液,胜过天上的瑶酒;松涛般的煮水声在玉杯中回响,隐士们一同举杯品茗,清谈笑语间流连忘返,月色透过帘幕带来一丝寒意,而茶香却温暖地弥漫在室内。

释义

灵芽呈雀舌:形容茶叶细嫩如雀舌,是优质茶叶的象征。

枸酱剸龙胎:枸酱在此处可能是一种比喻,形容茶点或茶食的珍贵与美味,如同切割龙胎般难得。

云液胜瑶酒:茶汤清澈透明,其美味胜过天上的瑶酒。

松风响玉杯:煮水时的声音如同松涛,回荡在精致的玉杯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品茗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品茶时的美好场景,首联“灵芽呈雀舌,枸酱剸龙胎”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茶叶与茶点的珍贵与精致,为全诗奠定了高雅的基调,颔联“云液胜瑶酒,松风响玉杯”则从味觉与听觉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渲染了品茶的愉悦感受,颈联“幽人同把盏,清话共徘徊”则描绘了隐士们品茶清谈的情景,展现了茶文化的社交功能,尾联“月色侵帘冷,茶香入室来”则以月色与茶香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使全诗在悠远的意境中结束。

创作背景

陆羽一生致力于茶学研究与推广,对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山水、探访茶区或与友人品茗交流时所作,通过这首诗,陆羽不仅表达了对优质茶叶与茶文化的热爱,还展现了其作为茶圣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雅士追求精神生活、崇尚自然与和谐的文化风尚。

“灵芽呈雀舌,枸酱剸龙胎。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