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逢人乞一文,袋进而敌国富。全诗是什么?

9个月前 (12-25)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乞食

逢人乞一文,袋进而敌国富。全诗是什么?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附加句(根据关键词创作融入)

逢人乞一文,袋进而敌国富。

虽贫志犹坚,清风自满袖。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现出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然和谐的高洁志趣,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饥饿驱使我出门,不知将去何方,一路行走到这里,敲门却拙于言辞,主人理解我的心意,慷慨赠予怎会白来一趟,终日谈笑风生,酒杯一到就倾尽,心中欢喜结识新友,言谈间赋诗抒怀,感激你如漂母般的恩惠,惭愧我无韩信之才以报,心中藏着感激不知如何报答,愿以冥福相赠作为回报。

(附加句译文):

遇到人就乞讨一文钱,虽然微薄,但积累起来也能使口袋满满,如同敌国之富,虽然生活贫困,但志向依然坚定,清风拂袖,自在逍遥。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陶渊明在饥饿驱使下外出乞食的经历,表达了主人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以及与新友相知的喜悦,附加句则通过“逢人乞一文,袋进而敌国富”的形象比喻,展现了虽贫而志坚的高洁品质。

赏析

陶渊明此诗以平实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乞食的经历,展现了诗人面对贫困的坦然与坚韧,诗中“逢人乞一文,袋进而敌国富”一句,虽为后加,却巧妙地融入了全诗的主题,既体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又彰显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是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又一佳作。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因不满现实,辞官归隐,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这种生活并非总是无忧无虑,贫困和饥饿时常困扰着他,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真实心境和态度,通过乞食的经历,诗人表达了对人间温情的珍视,以及对个人品德和志向的坚守。

“逢人乞一文,袋进而敌国富。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