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上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6)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浮屠行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上一句是什么?

唐·王勃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

宝刹倚云开,禅心随风走。

晨钟惊宿鸟,暮鼓荡尘垢。

虽居红尘内,心向白莲守。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勃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自幼聪颖,六岁便能写文章,被誉为“神童”,王勃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一生颇为坎坷,因才华出众而遭人嫉妒,多次仕途不顺,最终在渡海时溺水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译文

勤勉地作为佛教徒,外表与内心却不相符。

宝塔高耸入云,禅心却随风飘荡。

清晨的钟声惊醒了栖息的鸟儿,傍晚的鼓声荡涤了尘世的污垢。

虽然身处红尘之中,内心却坚守着白莲的纯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佛教徒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与外在行为之间差异的深刻思考,首句“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直接点题,指出虽然此人表面上勤勉地修行佛法,但内心却与外在行为不相符,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宝塔、禅心、晨钟、暮鼓等佛教元素,进一步渲染了佛教氛围,同时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不易,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纯净的坚守,即使身处红尘之中,也不忘初心。

赏析

这首诗以佛教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佛教徒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行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佛教元素,如宝塔、禅心、晨钟、暮鼓等,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佛教圣地之中,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将佛教徒的勤勉与内心的挣扎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纯净的向往与坚守,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勃仕途不顺、内心苦闷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王勃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这使他对于人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佛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成为了他寻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重要途径,在这首诗中,王勃通过描绘一个佛教徒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内心与外在行为之间差异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于内心纯净与自由的向往。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