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吾家有息庐,息身未有日。的解释

9个月前 (12-27)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息庐叹

吾家有息庐,息身未有日。的解释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吾家有息庐,息身未有日。

世事如浮云,纷扰难安息。

山中有幽径,林深鸟自啼。

愿得长居此,逍遥任东西。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常寓深意于浅白之中,其书法和绘画也独具风格,深受后人喜爱,他一生坎坷,但性格豁达,常以诗酒自娱,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和个人情怀。

译文

我家有座名为息庐的居所,但至今未曾得以安身休息,世间的纷扰如同浮云一般,让人难以找到片刻的安宁,在那山中有一条幽静的小路,林木深邃,鸟儿自由自在地啼鸣,我多么希望能长久地居住在这里,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任凭世事变迁。

释义

“吾家有息庐,息身未有日”表达了诗人虽有归隐之心,但世事纷扰,难以找到真正的安宁之所。“世事如浮云,纷扰难安息”进一步描绘了世间的纷乱和诗人内心的无奈。“山中有幽径,林深鸟自啼”则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隐居之地,宁静而美好。“愿得长居此,逍遥任东西”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息庐”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比“世事如浮云”的纷扰和“山中有幽径”的宁静,突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以“愿得长居此,逍遥任东西”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郑板桥生活在清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次遭贬谪,对官场和世俗社会深感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通过描绘一个理想中的隐居之地,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逃避,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自由、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吾家有息庐,息身未有日。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