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当时痛哭书还在,吞炭年来口已瘖。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12-27)诗词赏析15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当时痛哭书还在,吞炭年来口已瘖”,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黄遵宪的《和钟西耘庶常德祥三学士壬辰重九登高之作》,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当时痛哭书还在,吞炭年来口已瘖。的意思及出处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三学士壬辰重九登高之作》

清 黄遵宪

当时痛哭书还在,吞炭年来口已瘖。

海国尚留秦日月,山城初过汉旌旗。

频年戍客伤离别,到处征人有怨思。

重九登高望故国,秋风吹泪落燕支。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留学日本,后历任驻日、英、美等国使馆参赞、总领事等职,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作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民族危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译文

当年痛哭时写下的书信至今还在,但多年来因吞炭(比喻忍辱负重)而声音已经嘶哑,海外仍保留着秦朝的日月(比喻外族统治),山城刚刚经过汉朝的旌旗(比喻国家复兴的希望),连年戍边的士兵饱尝离别的痛苦,到处征战的士兵满怀怨恨,重阳节登高远望故乡,秋风吹落了我脸上的泪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危难的痛心,首联“当时痛哭书还在,吞炭年来口已瘖”通过“痛哭书”和“吞炭”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难的痛心疾首和忍辱负重的决心,颔联“海国尚留秦日月,山城初过汉旌旗”则通过对比海外异族统治和山城初现的复兴希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忧虑,颈联“频年戍客伤离别,到处征人有怨思”则描绘了连年征战给士兵带来的痛苦和怨恨,尾联“重九登高望故国,秋风吹泪落燕支”则以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传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意象,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有力,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吞炭”、“海国”、“山城”等词语都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在表达上更加含蓄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黄遵宪作为一位具有深厚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的诗人和外交家,他深感国家命运的危殆和民族危难的深重,在重阳节这个传统的登高望远的日子里,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危难的痛心,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民族危机的深刻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

“当时痛哭书还在,吞炭年来口已瘖。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