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寒温风雨倘失时,人心私欲复蔽亏。全诗是什么?

9个月前 (12-27)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劝农

寒温风雨倘失时,人心私欲复蔽亏。全诗是什么?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天时将至勿疑迟,春事已来如转机。

寒温风雨倘失时,人心私欲复蔽亏。

劝农勉力勤耕织,丰岁家家足衣食。

王道平平无他奇,只在民安与民实。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译文

天时即将到来不要迟疑,春天的农事已经像转机一样到来,如果寒温风雨不合时宜,人心的私欲又会蒙蔽理智,我劝勉农民努力耕作纺织,丰收之年家家户户都能衣食无忧,治理国家的正道平平无奇,只在于百姓的安定与富足。

释义

这首诗以劝农为主题,强调了天时的重要性以及人心的私欲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首联指出春天的到来是农事的关键时刻,不容迟疑,颔联则通过“寒温风雨倘失时”来警示,如果自然条件不合时宜,那么人心的私欲就会趁机蒙蔽理智,影响农业生产,颈联则直接劝勉农民要勤奋耕作,以期丰收,尾联则表达了治理国家的正道在于让百姓安定富足的观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朱熹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人心的深刻洞察,他通过自然与人心的对比,强调了天时的重要性以及人心的私欲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他也通过劝勉农民勤奋耕作,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期望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的时代,他深知农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深知人心的私欲对于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他创作了这首诗来劝勉农民勤奋耕作,以期丰收,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治理国家的看法和期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朱熹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理学家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寒温风雨倘失时,人心私欲复蔽亏。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