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心志著且存,大节矢靡亏。的解释

9个月前 (12-27)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坚志操

心志著且存,大节矢靡亏。的解释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心志著且存,大节矢靡亏。

风霜凛冽日,松柏独青时。

海岳犹能立,天渊岂易知。

丹心昭日月,万古共巍巍。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谏意,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押解北上途中逃归,次年五月,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年号景炎,任丞相,七月,移兵汀州(今福建长汀),图谋恢复失地,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囚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严词拒绝,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操,随后,元世祖派降臣劝降,文天祥怒斥降臣,元世祖遂下令将他杀害,文天祥慷慨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明代时追赐谥号“忠烈”。

译文

心中的志向明确且坚定存在,重大的节操如同射出的箭矢从不亏损,在风霜凛冽的日子里,只有松柏依然青翠,海岳尚且能够屹立不倒,天地的深邃又怎能轻易知晓,我的赤诚之心如同日月般昭明,万古流传,共同彰显着它的崇高与伟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节操,首联“心志著且存,大节矢靡亏”直接点明主题,表明自己的志向明确且坚定,重大的节操从不亏损,颔联“风霜凛冽日,松柏独青时”以风霜和松柏为喻,形容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只有坚守节操的人才能保持本色,颈联“海岳犹能立,天渊岂易知”进一步强调,即使面对如海岳般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而天地的深邃和复杂,也让人难以完全理解,但自己的信念却坚定不移,尾联“丹心昭日月,万古共巍巍”则以日月为喻,形容自己的赤诚之心如同日月般昭明,万古流传,共同彰显着它的崇高与伟大。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坚守节操、面对困难时所作,表达了他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风霜、松柏、海岳、天渊等,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内心的坚定,诗中的语言简练明快,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作者个人的高尚情操,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艰难困苦的环境时,文天祥作为南宋末年的抗元名臣和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悲壮色彩,在被俘后,他坚决拒绝敌人的劝降和诱惑,表现出了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操,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所写,表达了他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节操,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天祥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守信念的精神风貌,也可以领略到他作为一位伟大爱国者和文学家的卓越才华和崇高品德。

“心志著且存,大节矢靡亏。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