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12-28)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全诗如下:

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共伊倾,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尽意凄凉,尽成灰烬,任西风、吹尽寒灯。
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悄无多、此际闲愁,梦难成易破,闲卧处、直恁愁多,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忆当年、垂柳丝长,春色如旧,奈向今、絮乱丝轻,欲说还休。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想关情别恨,年年并入,雁啼红叶,惊回孤梦,又听啼乌,不如归去,凄绝,重见有时,须知著意,旧巢双燕,定归来、此身无负。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抒情,真挚自然,多用白描。

译文

宝匣上已积满了灰尘,琴弦也已断裂,重新抚摸那遗留下的琴音,泪水不禁双流而下。

释义

“宝匣尘生弦索断”描述了珍贵的琴匣因长时间未用而积满了灰尘,琴弦也已断裂,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遗忘;“遗音重抚泪双流”则表达了诗人重新触碰那些遗留下的音乐记忆时,心中涌起的无限哀愁与泪水。

赏析

此句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之作中的一部分,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宝匣尘生弦索断”这一具象化的描写,诗人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记忆的消逝,而“遗音重抚泪双流”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伤与怀念之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与无尽哀愁,情感真挚动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与妻子卢氏感情深厚,但卢氏早逝,这对纳兰性德打击极大,他因此创作了大量悼念亡妻的诗词作品,《青衫湿遍·悼亡》便是其中之一,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愁,在诗中,诗人借助各种意象与场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真挚的情感世界。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