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棹歌自西上,思心随落潮。全诗是什么?

9个月前 (12-28)诗词赏析23

诗词原文

棹歌行

棹歌自西上,思心随落潮。全诗是什么?

唐·刘长卿

棹歌自西上,思心随落潮。

夜泊逢渔火,朝行见鹭涛。

远山云似盖,新涨水如刀。

独在天涯久,今朝始见招。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山水田园之趣,风格含蓄深沉,语言凝练自然,尤擅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船歌从西边传来,我的思绪随着落潮起伏。

夜晚停泊时遇到渔火点点,清晨航行时又见白鹭翻飞的浪涛。

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如同车盖,新涨的水流湍急犹如锋利的刀刃。

我独自漂泊在天涯已久,今天终于得到了招引(或:邀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乘船西行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首联“棹歌自西上,思心随落潮”直接点题,船歌与思绪交织,落潮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动,颔联“夜泊逢渔火,朝行见鹭涛”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渔火与鹭涛相映成趣,增添了旅途的诗意,颈联“远山云似盖,新涨水如刀”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变化,尾联“独在天涯久,今朝始见招”则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的孤独与今日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行旅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船西行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语言,如“云似盖”、“水如刀”等,使得全诗充满了画面感与诗意,诗人也巧妙地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情于景,表达了自己长期漂泊的孤独与今日得到慰藉的心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行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在唐代,文人被贬谪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刘长卿也未能幸免,在被贬谪的日子里,他经历了许多艰辛与孤独,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乘船西行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思绪与情感,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在长期的漂泊生涯中,诗人或许已经习惯了孤独与寂寞,但在这首诗中,他仍然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棹歌自西上,思心随落潮。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