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醉归杨柳月,绿雾掩黄昏。的解释

9个月前 (12-28)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醉归

醉归杨柳月,绿雾掩黄昏。的解释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醉归杨柳月,绿雾掩黄昏。

何处一声笛,吹残梦里魂。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作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致哀婉动人,风格清新俊逸。

译文

醉醺醺地归来时,正值杨柳依依的月光之下,绿色的雾气渐渐弥漫,遮蔽了黄昏的天色,不知从何处传来的一声笛音,吹散了梦中残留的魂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诗人醉归途中的景象,首句“醉归杨柳月”点明了时间(夜晚)、地点(杨柳依依的路边)和状态(醉归),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诗意的氛围,次句“绿雾掩黄昏”用“绿雾”形容夜色中的朦胧景象,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沉醉,后两句“何处一声笛,吹残梦里魂”则通过笛声的引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迷离与哀愁的情感,仿佛那笛声能穿透梦境,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柔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醉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杨柳月”和“绿雾掩黄昏”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忧郁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则通过笛声的引入,巧妙地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相结合,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和立体,笛声作为传统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往往与离愁别绪、思乡怀人之情相联系,此处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韦庄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醉归途中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与无奈,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深探索,在醉意朦胧中,诗人或许能够暂时忘却世间的烦恼,但那一声笛音却又将他拉回了现实,让他不得不面对那些无法逃避的问题。

“醉归杨柳月,绿雾掩黄昏。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