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山色凭阑外,花香退食余。出自哪首诗?

9个月前 (12-28)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山居

山色凭阑外,花香退食余。出自哪首诗?

宋·陆游

山色凭阑外,花香退食余。

白云生远岫,清梦绕吾庐。

林鸟啼春昼,溪泉响岁初。

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途。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凭栏远眺,山色苍茫映入眼帘;用餐之后,花香依旧萦绕身旁,白云悠悠升起于远山之巅,清梦萦绕着我的小屋,春日里林间鸟儿啼鸣,年初时溪泉叮咚作响,这里有着真正的意趣,何必再去询问尘世的路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山色凭阑外,花香退食余”直接点题,展现了诗人凭栏远眺山色、餐后仍感花香的美好画面,颔联“白云生远岫,清梦绕吾庐”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清幽与宁静,白云与清梦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颈联“林鸟啼春昼,溪泉响岁初”则从听觉上描绘了山居生活的自然之美,林鸟啼鸣与溪泉叮咚,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尾联“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途”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认为这里有着真正的意趣,无需再去追求尘世的功名利禄。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通过山色、花香、白云、清梦、林鸟、溪泉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人也通过尾联的“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途”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坚定信念与追求。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力主抗金而遭贬谪,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与反抗,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坚守与升华,在陆游的笔下,山居生活成为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它代表了诗人对自由、宁静与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山色凭阑外,花香退食余。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