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眼中经济须公等,殿上夔龙有典刑。下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9)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朝中措·送刘仲方归维扬

眼中经济须公等,殿上夔龙有典刑。下一句是什么?

宋·辛弃疾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饯别小序(附加,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提供背景):

眼中经济须公等,殿上夔龙有典刑。

此去淮东应更好,柳条攀折赠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主要翻译原诗部分,小序作为背景信息不直接翻译)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隐似现,若有若无,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个春天了,文采飞扬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饮酒千杯不醉,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及时行乐,不要等到老了,只能像我这样在酒樽前感叹衰老了。

释义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描绘了平山堂的壮丽景色,栏杆外晴空万里,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亲手种的柳树已历经几度春风。

-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赞美了太守的文采和豪情,能挥毫写下万字文章,饮酒千杯不醉。

-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劝诫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及时行乐,不要等到老了才后悔。

(小序部分)“眼中经济须公等,殿上夔龙有典刑。”:这句话是辛弃疾对刘仲方的赞扬和期望,认为他有着治理国家的才能,是朝廷中的栋梁之才,希望他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送别友人刘仲方而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寄寓了对友人的殷切期望,词中通过对平山堂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太守文采和豪情的赞美,营造了一种豪迈而又不失细腻的氛围,词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年轻人的劝诫,小序部分更是直接点明了辛弃疾对刘仲方的评价和期望,认为他有着治理国家的才能,是朝廷中的栋梁之才。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时期,当时他已被朝廷闲置多年,壮志难酬,而刘仲方则是他的好友,即将前往淮东任职,辛弃疾在送别之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寄寓了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他希望通过刘仲方的努力,能够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恢复中原的理想,词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年轻人的劝诫,希望他们能够珍惜时光,及时行乐,不要等到老了才后悔,这种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抒发。

“眼中经济须公等,殿上夔龙有典刑。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