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虽怜水上影,复恐湿罗衣。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12-29)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虽怜水上影,复恐湿罗衣。的意思及出处

虽怜水上影,复恐湿罗衣。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晚年寓居成都,生活贫困,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语言通俗,形式灵活,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秋露无声无息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虽然怜爱水中倒映的月影,却又担心露水沾湿了衣裳,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家?

(注:原诗中“虽怜水上影,复恐湿罗衣”两句并非直接相连,且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中秋赏月与秋思展开,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对诗句进行了适当的情境构建和联想,将其融入整首诗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通过庭院、乌鸦、桂花、月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虽怜水上影,复恐湿罗衣”两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与对现实困境的担忧,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赏月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前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清冷,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两句“虽怜水上影,复恐湿罗衣”则通过月影与罗衣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最后一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普遍的人性层面,引发读者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建晚年寓居成都时期,当时,诗人生活贫困,仕途不顺,内心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中秋之夜,他独自赏月,思绪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秋思与人生哲理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他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虽怜水上影,复恐湿罗衣。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