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中丞绣斧下青霄,十万军声静不嚣。上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30)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军行

中丞绣斧下青霄,十万军声静不嚣。上一句是什么?

明 · 戚继光

中丞绣斧下青霄,十万军声静不嚣。

骠骑肃清沙漠外,诏书频降九重霄。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东牟(今山东蓬莱)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他早年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镇守蓟州、山海等地,多次击退蒙古、女真的侵犯,保障了北部边疆的安全,他精通兵法,治军严明,所率部队号称“戚家军”,深受人民爱戴,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留下了不少诗词作品。

译文

中丞大人手持绣斧从青天而降,十万大军在他的指挥下安静无声。

英勇的骑兵在沙漠之外肃清敌寇,朝廷的诏书频频从九重天而降。

释义

“中丞绣斧下青霄”:中丞,指御史中丞,这里代指戚继光这样的高级将领;绣斧,象征权力的兵器,这里代指将帅的权威;青霄,青天,形容将帅从天而降的威严。

“十万军声静不嚣”:形容军队在将帅的指挥下纪律严明,安静无声。

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戚继光作为将领的威严和军队的纪律严明,首句“中丞绣斧下青霄”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将帅的威严和权威,仿佛是从青天而降的战神,次句“十万军声静不嚣”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军队的纪律严明和安静无声,展现了戚继光治军的才能,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戚继光率领军队肃清敌寇的英勇事迹,以及朝廷对他的重视和嘉奖,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凝练,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戚继光镇守边疆期间,当时,他率领军队多次击退蒙古、女真的侵犯,保卫了北部边疆的安全,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次战役胜利后,为了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军队的自豪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戚继光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的豪迈气概和崇高精神。

“中丞绣斧下青霄,十万军声静不嚣。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