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貌识鄱阳烈,诗传水部亲。出自哪首诗?

9个月前 (12-30)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貌识鄱阳烈,诗传水部亲。出自哪首诗?

题鄱阳水部

唐·韦庄

貌识鄱阳烈,诗传水部亲。

帆开青草渡,路入白蘋洲。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处处鱼盐市,家家竹苇林。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难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工诗能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韦庄的诗风清新秀丽,词则婉约含蓄,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我认识了鄱阳的豪杰之士,他的诗作与水部员外郎(指某位著名的诗人或官员,此处为泛指)有着亲密的传承关系,船帆在青草茂盛的渡口张开,道路通向白蘋丛生的小洲,洪水退去后,沙滩显露出来,霜降之后天空变得清澈明亮,这里到处都是鱼盐交易的市集,家家户户都种植着竹林和苇丛。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鄱阳地区一位豪杰之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该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赞美,首联点明人物与诗风的传承,颔联描绘航行与路途的景象,颈联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季节的更迭,尾联则是对当地经济生活与生态环境的描绘。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鄱阳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首联“貌识鄱阳烈,诗传水部亲”既表达了对人物的敬仰,又暗示了其诗风的渊源,颔联和颈联通过航行、路途、季节变化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尾联则通过对当地经济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描绘,展现了鄱阳地区的繁荣与和谐,整首诗语言清新秀丽,意境深远,体现了韦庄作为“花间派”词人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在江南避难期间的游历经历有关,在黄巢之乱后,韦庄避难江南,期间游历了包括鄱阳在内的许多地方,在这段时期,他不仅欣赏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还结识了许多当地的豪杰之士,并深受其文化熏陶,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游历鄱阳时,对当地一位豪杰之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的赞美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江南地区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自然与人文的敏锐洞察力。

“貌识鄱阳烈,诗传水部亲。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