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丹崖翠岭接岧峣,万骑交驰不惮遥。下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31)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早行

丹崖翠岭接岧峣,万骑交驰不惮遥。下一句是什么?

唐·杜牧

丹崖翠岭接岧峣,万骑交驰不惮遥。

风露满林人迹少,星河犹在九天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俊爽,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他的散文也颇有成就,以议论见长,语言精炼,思想深刻。

译文

红色的山崖和翠绿的山岭连绵不断,高耸入云,成千上万的骑兵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纵横驰骋,毫不畏惧路途的遥远,清晨的风露弥漫在树林间,使得人迹罕至,而天空中,银河依然高悬在九天之上,璀璨夺目。

释义

丹崖翠岭接岧峣:形容山势险峻,色彩斑斓,连绵不绝,高耸入云。

万骑交驰不惮遥:描绘出众多骑兵在广袤的天地间纵横驰骋的壮观景象,他们不畏路途遥远,勇往直前。

风露满林人迹少:清晨时分,树林间风露交加,人迹罕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

星河犹在九天高:天空中银河高悬,象征着宇宙的浩瀚与永恒。

赏析

这首诗以早行为题,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壮观的军事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英勇精神的赞美,首句“丹崖翠岭接岧峣”以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川画卷,次句“万骑交驰不惮遥”则通过描绘骑兵的英勇形象,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精神,后两句“风露满林人迹少,星河犹在九天高”则以静谧的自然景象和浩瀚的星空为背景,进一步烘托出这种精神的崇高与伟大,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游历或任职期间,唐代是一个重视武功的时代,诗人可能通过描绘壮观的军事场景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强盛和英勇精神的向往,诗中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在创作这首诗时,杜牧可能正身处一个宁静而壮丽的自然环境中,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英勇精神的敬仰。

“丹崖翠岭接岧峣,万骑交驰不惮遥。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