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行人此堕泪,何必岘亭碑。的释义

9个月前 (12-31)诗词赏析27

诗词原文

与诸子登岘山

行人此堕泪,何必岘亭碑。的释义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虽然关键词“行人此堕泪,何必岘亭碑”并未直接出现在孟浩然的这首诗中,但其意境与“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相近,可以视为对原诗意境的化用或联想,以下解析基于孟浩然的原诗。)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他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不顺,以布衣终身,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他的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石出峥嵘,云梦泽由天寒而草木萧瑟。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热泪沾湿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登临岘山时的感慨,首联写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无穷无尽;寒来暑往,时间流逝,形成了古今,颔联写诗人登上岘山,只见眼前一片大好江山,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这正是值得人们登临游览的地方,颈联写登山所见,“水落”“天寒”点明季节是冬末春初,天气寒冷,鱼梁洲因河水枯竭而露出水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尾联写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诗人不禁泪湿衣襟,感慨万分。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抒发了诗人对羊祜的敬仰之情,又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岘山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襄阳登临岘山时所作,岘山是襄阳名胜之一,羊祜镇守襄阳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孟浩然登山凭吊古迹,感叹羊祜堕泪碑至今尚在,而英雄已逝,不觉伤感落泪,因作此诗,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羊祜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体现了孟浩然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行人此堕泪,何必岘亭碑。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