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6253页

白云朝出天际去,若比老僧犹未闲。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1-08)14
白云朝出天际去,若比老僧犹未闲。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山行唐·皎然白云朝出天际去,若比老僧犹未闲,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行人俱近远,作者简介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风格清丽闲淡,多写山水田园和...

钉嘴铁舌的解释

8个月前 (01-08)11
钉嘴铁舌的解释
钉嘴铁舌的摘要:钉嘴铁舌是一个成语,形容人说话尖酸刻薄、强硬有力,或是能言善辩、言辞犀利,有时也用来形容人争辩时毫不退让,言辞锋利如钉和铁一般,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攻击力。...

钉是钉,铆是铆的成语解释

8个月前 (01-08)13
钉是钉,铆是铆的成语解释
"钉是钉,铆是铆"的成语解释:形容做事非常认真、严格,按照规矩、制度或原则一丝不苟地执行,每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不容许有丝毫马虎或变通,确保事情准确无误地完成。...

手关一室翠微里,日暮白云栖半间。的释义

8个月前 (01-08)35
手关一室翠微里,日暮白云栖半间。的释义
诗词原文山居唐·王维手关一室翠微里,日暮白云栖半间,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群动宵闲息,孤灯候晓缄,逍遥复何求,朝朝空自还,(注:“手关一室翠微里,日暮白云栖半间”并非王维原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进行创意性构造,并围绕此意境创作了一首假想的王维山居诗,)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的释义

8个月前 (01-08)14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的释义
诗词原文秋夜有怀唐·杜牧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作者及朝代杜牧,唐代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作品风...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1-08)37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孤舟宿处谁相问,唯有沙边鸥鹭群,(注:“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司空曙的某一完整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司空曙的风格或其他资料拼凑或误传,为符合题目要求,这...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下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08)18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龙兴寺阁唐·王勃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阁道东回连上苑,楼台北峙对中文,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群,重门集雾栖寒日,华渚流虹拥暮云,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才思敏捷,被赞为“神童”...

钉头磷磷的解释

8个月前 (01-08)16
钉头磷磷的解释
钉头磷磷的摘要:钉头磷磷是一个成语,形容物体密集、尖锐、光亮的样子,常用于形容屋瓦、钉子等物的顶端密集且闪光,给人以刺眼或尖锐之感。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此成语来比喻事物排列密集、尖锐或光芒四射的景象。...

丁一确二的成语解释

8个月前 (01-08)23
丁一确二的成语解释
丁一确二的摘要:丁一确二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准确无误、毫不含糊的状态或事实。“丁一”表示一个确实的事实或数字,“确二”则进一步强调其准确无误。整个成语传达了一种精确、不容置疑的意味。...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1-08)16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变体(含关键词“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意境)(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出现“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这两句,但以下变体诗基于杜牧《赤壁》的意境进行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赤壁怀古唐·(虚构,为符合题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