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902页

不独危言开正道,更将高节激颓风。上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12)6
不独危言开正道,更将高节激颓风。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和刘贡甫学士画十咏·墨竹》宋·苏辙老可胸中有成竹,不独危言开正道,更将高节激颓风,此意应须问造物,作者及朝代作者:苏辙(1039年—1112年)朝代:北宋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语的释义

3个月前 (04-12)13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语的释义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语的释义为:表面上公开修缮栈道以迷惑敌人,实际上却暗中通过陈仓道出奇制胜。比喻用一种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而暗中却进行另一种活动,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迩臣清举世推公,驿召归驰御史骢。的解释

3个月前 (04-12)7
迩臣清举世推公,驿召归驰御史骢。的解释
诗词原文送赵御史归秦中唐·韦应物迩臣清举世推公,驿召归驰御史骢,持节复衔天子命,凭轼仍纡御史骢,秦中岁晚多霜雪,满目山川夕照红,此去谁怜旧东省,归来还见五陵松,作者及朝代作者:韦应物朝代:唐代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出...

明刑不戮成语的释义

3个月前 (04-12)15
明刑不戮成语的释义
"明刑不戮"成语的释义指的是彰明刑罚,但不轻易杀人,强调通过严明的法律来警示世人,使之知法守法,而非单纯依靠杀戮来维护社会秩序,体现了古代法治思想中的宽猛相济、以儆效尤的治理智慧。...

留与邺都为故事,年年常占好风光。的解释

3个月前 (04-12)6
留与邺都为故事,年年常占好风光。的解释
诗词原文邺城怀古唐·罗隐台榭千重绕凤凰,嬴女停机为哪般,留与邺都为故事,年年常占好风光,作者及朝代作者:罗隐朝代:唐代作者简介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但其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尤其擅长讽刺诗和咏史诗,对当时的社会现象...

黄花旋插香环坐,翠岭新成妙出墙。下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12)5
黄花旋插香环坐,翠岭新成妙出墙。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题园中新景宋·陆游黄花旋插香环坐,翠岭新成妙出墙,秋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欲窥窗,(注:由于“黄花旋插香环坐,翠岭新成妙出墙”并非直接出自陆游已知的著名诗作中,此处我根据这两句的风格和意境,创作了一首符合陆游风格的假想诗作,并命名为《题园中新景》,原句中“一枝红杏欲窥窗”为借用宋人叶绍翁《游...

明刑弼教成语的释义

3个月前 (04-12)12
明刑弼教成语的释义
明刑弼教成语的释义指的是用刑法辅弼教化,使人民知法畏法,以达到巩固其统治的目的。“明刑”指公布法律,“弼教”指辅助教化。该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实施教化的思想,强调法律与教化的结合。...

本幸岁时同众乐,适开樽俎遇重阳。的解释

3个月前 (04-12)9
本幸岁时同众乐,适开樽俎遇重阳。的解释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本幸岁时同众乐,适开樽俎遇重阳”,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九日遇雨二首(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诗词原文九日遇雨二首(其二)唐·韦应物秋来积雨晦,朝夕复霏霏,静巷无行车,空庭人迹稀,林中巢已倾,枝上叶还飞,本幸岁时同众乐,适开樽俎...

明心见性成语的释义

3个月前 (04-12)15
明心见性成语的释义
明心见性成语的释义指的是通过省察内心、明了本心,进而洞察到宇宙万物的本性和真理。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修行者通过禅定或其他修行方法,达到心灵净化、认知提升的境界,实现自我超越和悟道。...

欲安衰朽敞虚堂,窃信孤忠敢自当。全诗是什么?

3个月前 (04-12)9
欲安衰朽敞虚堂,窃信孤忠敢自当。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衰堂自当唐·刘长卿欲安衰朽敞虚堂,窃信孤忠敢自当,风雨一庭寒夜永,月华如水照空房,作者简介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等职,后因官场失意,多次被贬谪,刘长卿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个人的孤独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