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中秋骑月送行人,阻住行人懒问津。的释义

9个月前 (01-01)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中秋阻风

中秋骑月送行人,阻住行人懒问津。的释义

宋·陈与义

中秋骑月送行人,阻住行人懒问津。

幸自酒船堪送老,何须樯燕强留宾。

半江白浪风初定,一枕清霜夜向分。

明日潮来无定准,扁舟何处定君身。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悲壮,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

中秋之夜,月亮仿佛骑着天空而来,本欲送行人远行,却偏偏阻住了行人的去路,让人懒得再去打听渡口,幸好有酒船可以陪伴我度过这晚年时光,哪里还需要燕子在桅杆上强留宾客呢?半江白浪,风刚刚停息,一枕清霜,夜已将近,明天潮水涨落没有定准,我的小船又将漂泊到何方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之夜遭遇阻风,无法前行的情景,首句以“中秋骑月送行人”起兴,营造出一种中秋佳节本应团圆却不得不离别的氛围,次句“阻住行人懒问津”直接点出阻风之事,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慵懒,后四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阻风后的情景,以及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阻风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首句“中秋骑月送行人”以中秋之月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阻住行人懒问津”则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慵懒,后四句则通过描绘阻风后的情景,以及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与义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乱世,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人生经历了巨大的变故,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中秋之夜,本是团圆之时,但诗人却遭遇阻风,无法前行,这种无奈与慵懒的情绪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人也通过描绘阻风后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迷茫。

“中秋骑月送行人,阻住行人懒问津。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