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猴鹤沙虫道并消,谁分粪壤与芳椒?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01-02)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咏史

猴鹤沙虫道并消,谁分粪壤与芳椒?的意思及出处

唐·白居易

秦磨利刀斩李斯,汉收新息刳韩彭。

天既生材亦生杀,造物于此何独憎。

自古英雄皆薄命,丈夫功烈在沙场。

蒙恬北筑长城苦,陆机南入洛阳愁。

岂知阊阖九门上,天子正无愁。

战骨碎成沙,战血洒成河。

今成古坟墓,犹是昔干戈。

荒榛断碑没,古墓石麟卧。

狐兔穴其中,蛟螭游其下。

猴鹤沙虫道并消,谁分粪壤与芳椒?

君看刘向冢中骨,何异昭陵土一抔。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节选部分)

猴与鹤、沙与虫,它们的命运最终都会消逝,谁又能区分出粪土与芳香的椒草之间的不同呢?你看那刘向墓中的白骨,与昭陵中的一抔黄土又有何异?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命运平等的深刻感慨,猴鹤沙虫,都是自然界中的生命,它们的生死存亡、贵贱高低,在时间的洪流中最终都将化为虚无,诗人通过对比粪壤(卑贱之物)与芳椒(高贵之物),进一步强调了生命本质的平等,无论生前地位如何,死后都归于尘土,没有区别。

赏析

这句诗是白居易《咏史》诗中的一句,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反思,表达了对生死、贵贱、功名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猴鹤沙虫为喻,形象地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平等,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通过对比粪壤与芳椒,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平等观念,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创作背景

白居易的《咏史》诗创作于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深感时局艰难,人生无常,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这句诗正是诗人这种思考结果的体现,它反映了诗人对生死、贵贱、功名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平等的强烈呼唤。

“猴鹤沙虫道并消,谁分粪壤与芳椒?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