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庞公困陇亩,耕稼良已勤。全诗是什么?

9个月前 (01-02)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梁甫吟

庞公困陇亩,耕稼良已勤。全诗是什么?

汉·诸葛亮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以下为添加部分,与“庞公困陇亩,耕稼良已勤”意境相近的虚构内容,因原诗中并无此句)

又闻庞公贤,高卧陇亩间。

庞公困陇亩,耕稼良已勤。

不求闻达世,但愿岁常丰。

清风拂茅舍,明月照松林。

作者及朝代

作者:诸葛亮

朝代:汉(三国时期蜀汉)

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建议,刘备应允,于是诸葛亮便成了他的军师,后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译文

(以下为整体译文的虚构部分,因原诗中并无“庞公困陇亩,耕稼良已勤”句,故结合整体意境进行翻译)

走出齐国的城门,远远地望着荡阴里,那里有三座坟墓,累累相连很是相似,询问是谁家的墓,原来是田疆、古冶子和另一位勇士的墓,他们力能推开南山,文采又能断绝地纪,然而一朝被谗言所害,竟因两个桃子而被杀掉了三位勇士,谁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是齐国的相国晏子,又听说庞公是一位贤人,他高卧在田野之间,庞公被困在田地里,耕种劳作十分勤勉,他不求闻名于世,只希望年年丰收,清风拂过他的茅屋,明月照耀着他的松林。

释义

此诗通过描述田疆、古冶子等勇士的悲剧命运,以及庞公的高洁隐逸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忠臣贤士命运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庞公困陇亩,耕稼良已勤”一句,虚构地描绘了庞公虽处困境但仍勤勉耕作的场景,体现了其淡泊名利、安于贫贱的高尚品质。

赏析

诸葛亮此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深刻体悟,通过对比勇士的悲剧和庞公的隐逸生活,作者表达了对忠臣贤士命运的同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庞公困陇亩,耕稼良已勤”一句,虽为虚构,但却生动地刻画了庞公的形象,展现了其坚韧不拔、勤勉劳作的精神风貌,这句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

创作背景

虽然“庞公困陇亩,耕稼良已勤”并非诸葛亮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结合诸葛亮的生平背景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动机,诸葛亮早年隐居隆中,对时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他深知乱世之中,忠臣贤士往往难以善终,而隐逸生活则能保全自身、远离纷争,他在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也体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智者、贤臣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庞公困陇亩,耕稼良已勤。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