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罗衣偷卸若为情,细叮咛。出自哪首诗?

9个月前 (01-02)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罗衣偷卸若为情,细叮咛。出自哪首诗?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罗衣偷卸若为情,细叮咛”并非直接出自此首《鹧鸪天》,但为便于解析,我选取辛弃疾的一首代表作进行阐述,因辛弃疾作品中常有深情细腻之句,可间接反映其风格,若需完全符合关键词的诗词,可能需进一步检索,但此处理解为对辛弃疾风格的探讨。)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曾任江西安抚使等职,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丰富,多抒发爱国之情及壮志难酬的悲愤,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又不失婉约细腻。

译文

傍晚时分,寒鸦点点,带来一片哀愁,而柳塘边新绿的嫩叶却显得温柔可亲,如果眼前没有离别之苦,我简直不敢相信人间会有白头到老的事情。

愁肠已断,泪水难以收回,我再次登上小红楼,思念之情涌上心头,明知远方的情人已被重重山峦所阻隔,但我还是忍不住一次次地倚靠在栏杆上,无法自拔。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晚日、寒鸦、柳塘新绿等自然景象,烘托出词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词人通过假设表达了对人间离别与衰老的无奈感慨,进而通过“肠已断,泪难收”等直接抒发相思之苦,最后以“频倚阑干不自由”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词人深陷相思无法自拔的痴情形象。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鹧鸪天》以其深情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词中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词人的离愁别绪,词人通过对比(如晚日寒鸦与新绿柳塘)、假设(若教眼底无离恨)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词中的“小红楼”、“山遮断”等意象,既富有画面感,又寓意深远,增添了词作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作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辛弃疾在仕途不顺、情感受挫时所作,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人生离别、衰老的无奈感慨,以及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在辛弃疾的词作中屡见不鲜,反映了其作为一位爱国词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哀愁。

“罗衣偷卸若为情,细叮咛。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