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儿曹远近俱儒仕,一在筠州一阆州。上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01-03)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寄二子

儿曹远近俱儒仕,一在筠州一阆州。上一句是什么?

宋·韦骧

儿曹远近俱儒仕,一在筠州一阆州。

书信近来稀寄我,梦魂长是忆归游。

江山阻隔情难断,风月清寒兴易流。

但愿他年俱显达,归来同醉碧溪头。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骧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韦骧,字嗣孙,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学者,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以文章知名于世,曾任筠州(今江西高安)知州、阆州(今四川阆中)知州等职,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韦骧的诗文也颇受时人推崇,其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我的孩子们不论远近都成为了儒生官员,一个在筠州,一个在阆州。

近来他们寄给我的书信很少,我的梦魂却常常思念着与他们一同归游的时光。

虽然江山阻隔,但我们的情感难以割断;在这清寒的风月中,我的兴致却容易流淌。

但愿他们将来都能显达于世,归来时我们能一同在碧溪头畅饮欢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为官的孩子们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首联点明孩子们的身份和所在地,颔联通过书信稀少和梦魂常思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思念之情,颈联以江山阻隔和风月清寒为背景,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孩子们的牵挂,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未来显达归来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简单的叙述和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首联直接点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通过书信稀少和梦魂常思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孩子们的思念之情,颈联以江山和风月为背景,既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又烘托出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孩子们的牵挂,尾联则以美好的祝愿收束全诗,使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骧在任筠州或阆州知州期间,因思念远在他乡的孩子们而创作的,当时,他的孩子们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为官,书信往来稀少,使他倍感孤独和思念,在这样的背景下,韦骧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对孩子们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这首诗也反映了韦骧作为一位父亲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

“儿曹远近俱儒仕,一在筠州一阆州。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