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借问秦庭谁恸哭,草茅无路献孤忠。的解释

9个月前 (01-04)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旅次朔方

借问秦庭谁恸哭,草茅无路献孤忠。的解释

唐·刘长卿

孤城遥望玉门关,

万仞高山鬓角寒。

瀚海百重波淼漫,

阴山千里雪皑皑。

迢迢五原关塞远,

萧萧两鬓风霜改。

借问秦庭谁恸哭,

草茅无路献孤忠。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旅途艰辛和山水田园之景,风格含蓄深沉,语言凝练自然,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遥望孤城之外是玉门关的雄关险隘,

万仞高山之上寒风凛冽吹过鬓角。

瀚海茫茫无边波涛汹涌澎湃,

阴山连绵千里白雪皑皑覆盖。

五原关塞迢迢相隔遥远难至,

萧萧两鬓风霜已改容颜衰老。

试问在秦国朝廷中有谁为国家的危亡而痛哭,

我这草野之人无路可走只能空怀一片孤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朔方(今内蒙古一带)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写孤城遥望玉门关,点出旅途的遥远和艰辛;颔联写高山瀚海、阴山雪景,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荒凉和艰难;颈联写五原关塞的遥远和自身两鬓的风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尾联则借问秦庭谁恸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和自己无处施展忠心的苦闷。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自身感受,表达了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尾联的“借问秦庭谁恸哭,草茅无路献孤忠”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亡的深切忧虑,又抒发了自己无处施展忠心的苦闷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自然,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贬谪途中经过朔方时所作,当时唐朝国力衰退,边疆不宁,诗人身处逆境,深感国家危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在旅途中,他目睹了边疆的荒凉和艰难,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诗人的个人遭遇,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借问秦庭谁恸哭,草茅无路献孤忠。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