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全诗是什么?

9个月前 (01-04)诗词赏析21

诗词原文

海棠

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全诗是什么?

唐·薛能

四海应无蜀海棠,

一时开处一城香。

晴来使府低临水,

春静仙堂高背阳。

浓绿扶疏云对起,

娇红婀娜锦成张。

虽妆蜀国三秋色,

难入豳风七月诗。

作者及朝代

薛能,唐代诗人,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晚唐著名诗人。《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工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集十卷,今编诗四卷。”

作者简介

薛能一生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他性格直爽,不拘小节,晚年颇遭非议。《唐才子传》说他“恃才褊忿,议者少之”,唐人交游之风盛行,而薛能一生仕宦他乡,亲友鲜少,性情孤僻,落落寡合,从薛能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巴蜀、江南、岭南、塞北等地的自然人文景观来看,他年少时曾游历各地,晚年则主要生活在长安和四川。

译文

四海之内应当没有比蜀地的海棠更美的花了,它一旦开放,满城都飘散着它的香气,在晴朗的天气里,官府的庭院低临水面,春天的静谧中,仙堂高耸背阳而立,海棠枝叶浓绿繁茂,仿佛与云朵一同升起,花朵娇艳婀娜,如同锦绣织成,虽然它妆点了蜀国的秋色,但难以进入《豳风·七月》那样的古朴诗篇中。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蜀地海棠的美丽与独特,通过对其形态、香气、生长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海棠的娇艳与生机,诗人也通过“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一句,表达了对海棠虽美却难以融入古朴诗篇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海棠为题,通过对海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首联“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直接点出海棠的独特与美丽,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与颈联则通过描绘海棠的生长环境与形态,进一步突出了其娇艳与生机,尾联“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虽美却难以融入古朴诗篇的感慨,也隐含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古风难存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薛能的个人经历与情感有关,薛能一生仕宦显达,但晚年颇遭非议,性格直爽的他或许在仕途中遭遇了不少挫折与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或许更加珍视自然之美,通过描绘海棠的美丽与独特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追求,他也可能通过“难入豳风七月诗”一句来表达对古风难存、时代变迁的感慨与忧虑。

是对薛能《海棠》一诗的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意义。

“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