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记取汾阳旧勋业,紫薇留种继芳馨。上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01-04)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汾阳遗芳

记取汾阳旧勋业,紫薇留种继芳馨。上一句是什么?

唐·李商隐

记取汾阳旧勋业,紫薇留种继芳馨。

铁衣寒戍辛勤地,金印高悬照耀庭。

忠孝家传千载誉,文武才略万人惊。

今朝回首望青史,汾水悠悠映将星。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讽刺和社会批判,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的动荡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文学成就却为后世所敬仰。

译文

请记住汾阳王(郭子仪)昔日的辉煌功勋,他的后代如同紫薇花般继续传承着家族的芬芳与荣耀,他们身着铁甲,在寒冷的边疆辛勤守卫,而家族的金印则高高悬挂在庭院之中,闪耀着光芒,郭家世代忠孝传家,赢得了千年的美誉;其文武双全的才略更是让万人惊叹,今日回首望去,青史上记载着他们的辉煌,汾水依旧悠悠流淌,映照着那些闪耀的将星。

释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汾阳王郭子仪及其后代的功勋与才略,表达了对忠孝家风的敬仰与传承,诗中“汾阳旧勋业”指的是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保卫唐朝的功绩;“紫薇留种继芳馨”则比喻郭家后代如同紫薇花般继续传承家族的荣耀与美德。

赏析

这首诗以郭子仪及其家族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忠孝家风与文武才略的完美结合,诗中“铁衣寒戍辛勤地,金印高悬照耀庭”两句,既表现了郭家后代在边疆的辛勤守卫,又彰显了家族的荣耀与地位,而“忠孝家传千载誉,文武才略万人惊”则进一步强调了郭家世代传承的忠孝家风与文武才略,令人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又寄托了对忠孝家风与文武才略传承的美好愿望。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不安的年代,他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对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却充满了深切的关怀,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回顾历史、思考现实时,有感于郭子仪及其家族的忠孝家风与文武才略,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赞美郭家,李商隐既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也寄托了对当时社会能够涌现更多忠孝之士、文武之才的美好愿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对于家族传承、家风建设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记取汾阳旧勋业,紫薇留种继芳馨。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