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岂有裘和葛,冬春共一囊。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1-05)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贫士诗

岂有裘和葛,冬春共一囊。全诗是什么?

魏晋:陶渊明

凄厉岁云暮,拥褐抱空衾。

疾风彰劲草,世乱识忠臣。

寄言守正者,勿为贱贫欺。

岂有裘和葛,冬春共一囊。

嗟哉行路人,曷异浮云泥。

饱食竟何营,兀然浪大化。

穷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浊醪,且以乐幽独。

顾影独尽欢,胜与客偕来。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寒日暮苍,飞鸟还故林。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此诗为节选,完整《贫士诗》共有七首,此为其中一首的节选部分,为便于解析,特选取含有关键词的段落。)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在这凄厉的年末时光,我裹着粗布衣裳,抱着空荡荡的被子,就像疾风能彰显出坚韧的草木,乱世才能识别出忠诚的臣子一样,我要告诫那些坚守正道的人,不要因为贫贱而被人欺辱,哪里会有皮衣和夏布衣裳,在同一个袋子里共存,以适应冬春的不同季节呢?唉,那些在路上行走的人啊,你们与浮云和泥土又有什么不同呢?我吃饱了饭又能做什么呢?只能茫然地顺应着大自然的变迁。

释义

此段诗句表达了陶渊明在贫困生活中的坚韧与淡泊,他通过对比“裘”(皮衣,代表冬天)和“葛”(夏布衣裳,代表夏天),强调自己虽贫却不为物质所困,冬春衣物虽少,却能随遇而安,他也对世态炎凉表示了感慨,认为在乱世中,真正的忠臣和坚守正道的人往往会被忽视甚至欺辱。

赏析

陶渊明在这段诗中,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自己在贫困中的豁达与超脱,他通过“岂有裘和葛,冬春共一囊”这一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他也通过“疾风彰劲草,世乱识忠臣”等句,表达了对忠臣和坚守正道之人的赞美,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陶渊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贫困交加,他并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所击倒,反而以更加豁达和超脱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这段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陶渊明对贫困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陶渊明那种不为物质所困、追求精神自由的崇高境界。

“岂有裘和葛,冬春共一囊。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