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清诗仍满袖,华发已盈巾。的解释

8个月前 (01-06)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送友人

清诗仍满袖,华发已盈巾。的解释

唐·杜牧

十载名兼利,人皆与命争。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夜雨滴乡思,秋风从别情。

清诗仍满袖,华发已盈巾。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译文

十年来为了名利人们都在与命运抗争,青春岁月匆匆流逝,白发自然而然地生长,夜晚的雨滴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秋风中饱含着离别的情感,我的衣袖中还装满了清新的诗篇,但我的头上已经满是白发。

释义

十载名兼利:十年来人们都在追求名利。

人皆与命争:都在与命运抗争。

青春留不住:青春岁月无法挽留。

白发自然生:白发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

夜雨滴乡思:夜晚的雨滴让人思念家乡。

秋风从别情:秋风中充满了离别的情感。

清诗仍满袖:衣袖中还装满了清新的诗篇。

华发已盈巾:头上已经满是白发。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送别友人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深深不舍,首联“十载名兼利,人皆与命争”直接点出了人们为了名利而与命运抗争的普遍现象,颔联“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则通过对比青春与白发,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颈联“夜雨滴乡思,秋风从别情”以自然景象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尾联“清诗仍满袖,华发已盈巾”则通过诗人自身的形象,展现了其虽年华老去但才华依旧的风采。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牧送别某位友人有关,在唐代,文人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离别也是常有的事情,杜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离别有着深刻的感受,在送别友人时,他或许想起了自己十年来的经历,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深情的送别诗,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清诗仍满袖,华发已盈巾。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