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尽道楼居思不群,满楼山色翠纷纷。下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06)诗词赏析30

诗词原文

山居

尽道楼居思不群,满楼山色翠纷纷。下一句是什么?

唐·杜荀鹤

尽道楼居思不群,满楼山色翠纷纷。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注:原诗中“尽道楼居思不群,满楼山色翠纷纷”两句虽独立成意,但为完整解析,此处附上后续两句,以便全面理解。)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九华山,以诗名世,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怀及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人们都说住在楼上的人思绪不凡,看这满楼周围,山峦叠翠,绿意盎然,夜深人静之时,风吹竹叶发出秋日的韵律,那万叶千声之中,都蕴含着无尽的哀愁与怨恨。

释义

首句“尽道楼居思不群”,表达了世人普遍认为居住在高楼之上的人,其思想境界与众不同,有着超凡脱俗的情怀,次句“满楼山色翠纷纷”,则通过描绘满楼周围翠绿的山色,进一步烘托出楼居者的高远心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后两句虽不在本题要求范围内,但整体上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处的孤寂心境及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楼居”为引子,通过描绘山色与风竹之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前两句以“思不群”与“翠纷纷”相对,既表现了楼居者的超凡脱俗,又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生机勃勃,两者相得益彰,后两句则通过夜深风竹的描写,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融入自然之中,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杜荀鹤善于从日常景物中提炼出深刻的情感,此诗便是其艺术风格的体现。

创作背景

杜荀鹤一生历经坎坷,早年曾游历四方,饱尝人间冷暖,晚年隐居九华山,以诗酒自娱,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隐居期间,面对满眼的翠绿山色与深夜的风竹之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将自己的孤独、哀愁以及对世事的深刻洞察融入诗中,形成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荀鹤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尽道楼居思不群,满楼山色翠纷纷。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