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深羡群僧住,嗟予莫少留。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1-06)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山寺

深羡群僧住,嗟予莫少留。出自哪首诗?

唐·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深羡群僧住,嗟予莫少留。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僧友无可到长安,访贾岛,未遇,冬,贾岛还俗,寓居长安洛南里坊,三年(838年)春,无可在长安与贾岛再会,作《酬贾岛无可上人》诗,五年(840年),贾岛任长江县主簿,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在普州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译文

群峰耸立,山色一派寒青,寺庙就坐落在这样的地方,透过稀疏的树木,看见夜空中流星划过;月亮仿佛行走在天空,云在向后倒退,这里人迹罕至,只有高松上的白鹤与僧人为伴,我深深地羡慕这里的僧侣们能居住在这样的清幽之地,感叹自己不能留下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寺的幽静与清冷,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寒色的山峰、疏木间的流星、逆行的月与云,以及高松上的白鹤,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对山寺僧侣的生活表示了深深的羡慕,并感叹自己无法长久停留于此。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苦吟风格,通过对山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两句,尤为生动传神,既表现了自然景象的瞬息万变,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追求,而“深羡群僧住,嗟予莫少留”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山寺僧侣生活的羡慕和自己无法留下的遗憾。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这使他对仕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他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对隐逸生活充满了向往,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游历山寺时,被山寺的清幽环境和僧侣们的宁静生活所触动,有感而发,通过这首诗,贾岛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深羡群僧住,嗟予莫少留。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