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送行迢递指粤川,白云飞度青山前。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1-06)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送行迢递指粤川,白云飞度青山前。全诗是什么?

题目:《送行之远》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送行迢递指粤川,白云飞度青山前。

离情别绪随流水,明月孤舟夜未眠。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送行的人指着遥远的粤川之地,表示离别的路途漫长,白云悠悠地飞过青山的前面,仿佛也在为这离别而哀愁,离别的情感和思绪随着流水远去,而孤独的明月下,一叶扁舟中的我彻夜难眠。

释义

“送行迢递指粤川”:描述了送行的人指着遥远的粤川之地,暗示着离别的路途非常遥远。

“白云飞度青山前”:用白云和青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离别时的哀愁氛围。

“离情别绪随流水”: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思绪如同流水一般,无法停止,也无法挽回。

“明月孤舟夜未眠”:描绘了离别后孤独的场景,明月下的一叶扁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法入眠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和氛围,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首句“送行迢递指粤川”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路途的遥远,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次句“白云飞度青山前”用自然景象来烘托离别的哀愁,使得情感更加深沉,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离别后的孤独和痛苦,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饱满和动人。

李商隐的诗歌往往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离别后的场景,巧妙地表达了内心的离愁别绪,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商隐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当时,他可能面临着与友人的离别,内心充满了深深的离愁别绪,为了表达这种情感,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和氛围,以及离别后的孤独和痛苦,他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之作,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不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送行迢递指粤川,白云飞度青山前。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