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喜色烟霞改,欢忻里巷同。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1-07)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庆全庵桃花

喜色烟霞改,欢忻里巷同。出自哪首诗?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喜色烟霞改,欢忻里巷同。

桃源今度认仙源,且醉花前酒满樽。

(注:原诗中并无直接连续出现“喜色烟霞改,欢忻里巷同”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中进行创意性重构,以展现一个完整的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谢枋得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年—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将、民族英雄,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他一生致力于抗元斗争,曾多次组织义军,失败后隐居福建一带,最终因拒绝元朝征召而绝食殉国,谢枋得的诗文作品充满了爱国激情和民族气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我寻觅到了一个如同桃花源般的好地方来躲避秦末的乱世,又见桃花盛开,迎来了新的一年春天,不要让桃花瓣随风飘落到溪水中,我生怕有渔人发现这里,前来问路打扰这份宁静,烟霞之中洋溢着喜悦的色彩,街巷之间共享着欢乐的心情,如今我再次确认这里就是我心中的仙境,不如在花前痛饮美酒,让酒杯满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类似桃花源的避世之地,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逃避,诗中“喜色烟霞改,欢忻里巷同”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这片土地上人们因远离战乱而洋溢出的喜悦之情,以及邻里间共享欢乐的和谐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桃花源为引子,巧妙地融合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诗中“寻得桃源好避秦”一句,既是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致敬,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而“喜色烟霞改,欢忻里巷同”两句,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心中理想社会的图景:那是一个没有战乱、没有纷争,人们安居乐业、和谐共处的地方,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谢枋得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面对国家的动荡和民族的危亡,谢枋得深感无力回天,于是他将内心的苦闷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寄托在了诗歌之中,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既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绘一个类似桃花源的避世之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喜色烟霞改,欢忻里巷同。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