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上界疏钟动,孤城断角催。的释义

8个月前 (01-09)诗词赏析31

诗词原文

晚次鄂州

上界疏钟动,孤城断角催。的释义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弄长笛。

上界疏钟动,孤城断角催。

作者及朝代

作者:卢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生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卒于唐德宗贞元末年,一生主要活动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卢纶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其作品多反映战乱后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译文

云雾散去,远远望见汉阳城的轮廓,但即便是顺风,也还需要一天航程才能到达,商贾们白天在船上安然入睡,因为他们知道此刻江面风平浪静;船夫们在夜里低声交谈,感觉到潮水正在悄悄上涨,在这三湘之地,我的愁绪如同秋天的白发一样多;万里归心,我只能通过吹奏长笛来抒发,上方界域的稀疏钟声响起,孤城的号角声也断断续续地传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次鄂州(今湖北鄂州)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远望汉阳城,次联写船行中的宁静与夜语,三联抒发思乡之情,尾联则以“上界疏钟动,孤城断角催”作结,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云开远见汉阳城”以云开雾散、远见城郭的景象开篇,既写出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期待与向往,次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通过商贾昼眠和舟人夜语两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船行中的宁静与变化,富有生活气息,三联“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弄长笛”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将个人的愁绪与秋天的景色相结合,情感真挚而深沉,尾联“上界疏钟动,孤城断角催”以钟声和号角声作结,既写出了夜晚的寂静与凄清,又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全诗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结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卢纶在晚次鄂州时所作,当时,诗人可能正在旅途中,远离家乡和亲人,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船行中的细节,以及抒发个人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中的钟声和号角声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上界疏钟动,孤城断角催。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