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太伯振高风,仲雍扬清波。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1-09)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吴太伯谣

太伯振高风,仲雍扬清波。出自哪首诗?

唐·陆龟蒙

太伯振高风,仲雍扬清波。

让国逃荆蛮,高风激颓靡。

文化启江左,德泽润吴邦。

至今吴山下,犹传让国名。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直接对应此完整诗句的记录,但太伯、仲雍让国的故事广为人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陆龟蒙,晚唐文学家、诗人、农学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不仕,隐居甫里(今江苏吴县甪直镇),自耕自食,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他的诗文小品以其清丽的笔调、深邃的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农学家,著有《耒耜经》等农学著作。

译文

太伯振奋起高尚的风气,仲雍传播着清澈的波澜。

他们为了让国而逃离到荆蛮之地,这高尚的风范激励着颓废萎靡的社会。

他们的文化开启了江南的文明,德泽滋润着吴国的大地。

直到今天,吴山之下,仍然传颂着他们让国的美名。

释义

此诗通过赞美太伯和仲雍的让国行为,展现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太伯和仲雍是古吴国的始祖,他们为了成全弟弟季历(周文王之父)的继承权,主动放弃王位,南奔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更彰显了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精神,诗人通过描绘他们的行为,表达了对这种高尚品德的敬仰和赞美。

赏析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赞美太伯和仲雍的让国行为,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赞美,诗人以“振高风”、“扬清波”等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太伯和仲雍的高尚风范和深远影响,诗人也通过“让国逃荆蛮,高风激颓靡”等诗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高尚品德的呼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创作,但太伯、仲雍让国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陆龟蒙作为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他通过创作这首诗,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品德,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颓废萎靡的社会风气,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太伯振高风,仲雍扬清波。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