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看君登朝廷,奏颂助猗那。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09)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朝歌行

看君登朝廷,奏颂助猗那。上一句是什么?

唐·王昌龄

泰岳何巍巍,群峰郁嵯峨。

云涛自萦绕,烟霭相蹉跎。

看君登朝廷,奏颂助猗那。

鸾凤忽来仪,羽翼生光华。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译文

泰山是多么高大雄伟,群峰耸立,山势高峻,云雾波涛般萦绕着山峰,烟霭在山间徘徊缭绕,看着你登上朝廷的高位,献上颂歌,协助国家繁荣昌盛,鸾凤忽然飞来,羽翼闪耀着华丽的光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景象,引出对友人登朝拜官的赞美,诗中“看君登朝廷,奏颂助猗那”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友人仕途顺利、能够为国家作出贡献的祝愿和赞美,而“鸾凤忽来仪,羽翼生光华”则进一步以鸾凤为喻,形容友人如同高洁的鸾凤一般,才华出众,光彩照人。

赏析

这首诗以泰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其雄伟壮丽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高远的基调,诗人笔锋一转,将视线转向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登朝拜官的喜悦和赞美,诗中“奏颂助猗那”一句,既体现了友人的才华和能力,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而“鸾凤忽来仪,羽翼生光华”两句,则以鸾凤为喻,进一步突出了友人的高洁和才华,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赞美和祝福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登朝拜官充满了喜悦和赞美之情,这可能与诗人自己仕途不顺、渴望得到重用和认可的心理有关,通过赞美友人,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仕途的看重和对于国家繁荣的期望。

“看君登朝廷,奏颂助猗那。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