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手笔华严梵笈新,更开宝地接迷津。的释义

8个月前 (01-10)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宝林寺

手笔华严梵笈新,更开宝地接迷津。的释义

唐·李群玉

手笔华严梵笈新,更开宝地接迷津。

云间宝树千花满,天上瑶池九岁春。

金殿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人。

唯应清夜闻钟后,月满松风径路尘。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湘之间,以诗酒自娱,李群玉的诗才横溢,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唐诗》中,传世诗作约有三百余首。

译文

手写的《华严经》梵文典籍崭新如初,又在这宝地之上开辟了新的道路,引领迷途之人找到归宿,云间宝树上开满了鲜花,仿佛天上的瑶池正经历着九年的春天,金殿上的晓钟响起,万户人家随之而开,玉阶之上,仙仗簇拥着千人,只有在清静的夜晚,听到钟声之后,才能看到月光洒满松风小径,路上的尘埃也似乎被净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宝林寺的庄严与美丽,以及僧侣们在此修行、传播佛法的盛况,首联“手笔华严梵笈新,更开宝地接迷津”点明了宝林寺的佛教文化底蕴,以及它作为指引迷途之人的圣地,颔联“云间宝树千花满,天上瑶池九岁春”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宝林寺的美景,如同仙境一般,颈联“金殿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人”则展现了宝林寺的庄严与热闹,僧侣和信徒们在此聚集,共同聆听佛法,尾联“唯应清夜闻钟后,月满松风径路尘”则通过清夜闻钟、月满松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宝林寺宁静与清幽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宝林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佛教圣地的庄严与美丽,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云间宝树”、“天上瑶池”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也通过描绘宝林寺的热闹与宁静,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的是,诗人李群玉在游历四方的过程中,曾到访过宝林寺,并被其庄严与美丽所深深吸引,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赞美宝林寺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和风采。

“手笔华严梵笈新,更开宝地接迷津。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