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栉发悲明镜,翻经阅古方。的释义

7个月前 (01-11)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秋日感怀

栉发悲明镜,翻经阅古方。的释义

唐·李商隐

栉发悲明镜,翻经阅古方。

秋风惊白露,夜雨暗青房。

病骨愁寒雁,孤灯照影长。

思君何处是,望月泪沾裳。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文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对着明镜梳理头发,不禁悲从中来;翻阅经书寻找古老的医方,试图缓解内心的痛苦,秋风起,白露降临,让人心生寒意;夜雨绵绵,使青色的房间显得更加昏暗,病弱的身体如同寒风中的孤雁,孤灯之下,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显得格外孤寂,思念你,却不知你身在何方,只能望着天上的明月,泪水沾湿了衣裳。

释义

“栉发悲明镜”描绘了诗人对着镜子梳理头发时,因年华老去、人生无常而心生悲伤的情景。“翻经阅古方”则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研读经典、寻找古方来寻求心灵慰藉或解决现实困境的渴望。“秋风惊白露,夜雨暗青房”两句以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病骨愁寒雁,孤灯照影长”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病弱之感。“思君何处是,望月泪沾裳”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悲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秋日里的孤独、悲伤与思念之情,前两句“栉发悲明镜,翻经阅古方”直接点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中间四句以自然景象和自身状态为线索,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最后两句“思君何处是,望月泪沾裳”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将全诗推向高潮,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身体也每况愈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通过研读经典、寻找古方等行动,也透露出他试图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李商隐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晚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栉发悲明镜,翻经阅古方。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